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溫州街瑣記139》中華民國本土化的完成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2-11-04 人氣:

《溫州街瑣記139》中華民國本土化的完成

(全民專欄/陳天授)1996年大事記,我記述下列的5件事項,他是與我的工作範圍比較有關的,諸如:3月23日,直選總統結果,李登輝與連戰當選第九任總統、副總統;6月5日,副總統連戰繼續兼任閣揆;6月16日,許信良當選民進黨第七屆黨主席;9月14日,李登輝總統宣布「戒急用忍」的大陸政策;12月23日,國家發展會議的召開,會期中作成凍結省級選舉和總統提名閣揆無須立法院同意的重大共識事項;12月31日,省長宋楚瑜宣布辭職。

這其中,要以李登輝與連戰搭配的當選中華民國第九任總統、副總統,攸關國家的整體發展和未來前途至為重大。從他們選舉之後的得票數而論,獲得支持的總票數有5百81萬多票,得票率高達54%。

這裡更具深層意涵的是,李登輝與連戰都是蔣經國自擔任行政院長以來,其推動本土化時期積極培養的台籍菁英。現在李登輝與連戰的當選,又是由台灣地區選民所直接選舉產生的,我將其定位是中華民國政權本土化的完成。

鄒景雯採訪記錄《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頁100)指出:

九六年對於李登輝的權力鞏固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在此之前的八年,李登輝為穩定個人的執政基盤奮戰不懈,並且在當選首任民選總統後,達到最巔峰。但是這個政治生命的最高點剛剛達及之際,李登輝馬上面臨黨內中生代權力分配的索求,直到李登輝四年後卸任方止。

上述「李登輝馬上面臨黨內中生代權力分配的索求」,凸顯了選舉與權力結構的關係。在總統大選的這大規模選舉,其所動員的人力物力絕不是候選人本身的能力所能負擔,依靠的是從中央到地方的全面性動員起來,選後的權力分配索求勢不能免。

首要中央職位當是閣揆位置的爭奪戰,已經站上政治權力制高點的李登輝總統兼黨主席,從中華民國閣揆本土化的角度思考,根據《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頁119)指出:

當年李登輝特地從美國將李遠哲延攬回國,接替吳大猷擔任中央研究院長,是一份對知識份子的敬重,希望由他來帶動中央研究院學術研究本土化的工作。……邀請阻隔不成,李登輝依舊希望李遠哲所主持的教改會能多在教育改革上發揮影響力,對於李遠哲所推薦的教育部長吳京,同樣寄望甚深。

《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頁111)指出:

提拔蕭萬長,主要是財經歷練切合國政需要,李登輝也特別注意到,蕭萬長當初受命到嘉義參選立委時,雖然是政務官下鄉,但是面對基層時頗有親和力與架勢,不乏政治細胞,是值得培養的人才。

1997年8月28日,國民黨十五全會閉幕,李登輝任命蕭萬長組閣。在馬英九、蕭萬長對談《治國:台灣贏的新策略》的書中(如附,頁45),蕭萬長談到:

我非常支持本土化的工作。民主政治是靠選票,所以政黨要能順應民意,抓緊潮流脈動,才有可能在選舉中脫穎而出,進而繼續生存。因此,國民黨雖然黨名叫中國國民黨,但是不要忘記,國民黨在台灣發展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他的黨綱黨章果不能讓台灣這塊土地與人民所認同,那如何有機會再重新執政呢?所以對國民黨而言,實行本土化路線是天經地義的事,只是本土化不能只把它視為搞政治對立的口號而已,而必須身體力行。

從1996年的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由本省籍的李登輝與連戰當選,到隔年由嘉義出身的蕭萬才組閣,我見證了中華民國的本土化歷程。我也想起在總統大選期間的政見發表會場,現場總是播放當時正流行日劇長片《阿信》,而其主題曲非常符合當時的情境與時代背景,也很適合與群眾大聲齊唱〈感恩的心〉的這首歌來。(作者現任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