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誠園散記45〕台灣警政發展史綱(十六)
(全民專欄/陳天授)三、日治時期官方與民間記述治安的檔案與文獻
拙文〈平論日治台灣時期治安的檔案與文獻〉(參閱:《警大雙月刊》177期,照片如附)針對日治台灣時期有關官方與民間記述治安的檔案與文獻分別指出:
(一)《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主要是由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負責,執筆的核心人物是曾經擔任過警官訓練所教官的鷲巢敦哉。當我們社會還困在到底該用「日據」或「日治」而爭議不休的同時,我們又應該如何看待這套書對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警政發展的意義?
尤其是該套書的第二編所敘述的:1.〈領台以後的治安狀況(上卷)〉,敘述台灣初期治安;2.〈領台以後的治安狀況(中卷):台灣社會運動史〉,敘述台灣中期政治文化等各類運動的重大治安事件;3.〈領台以後的治安狀況(下卷):司法警察及犯罪即決的變遷史〉,敘述台灣刑事司法的組織與變遷。
鷲巢敦哉編撰該書之初,即依據統督府內訓:「台灣的警察,有其特殊的成立及沿革,故應詳細輯錄創始以來的狀況,供他日參考。」所以,在立意上難免要凸顯殖民統治者的立場,但它彙集整理史料的原旨,卻不失為警政發展留下了珍貴的檔案文獻。
由於該套原書先後出版於1933年至1942年間,讀者得再對照1945年台灣總督府編纂出版的《台灣統治概要》,當可更完整深入了解日治台灣長達51年的警政發展。
(二)檢視日治台灣時期與警政有關的檔案還可參考:《台灣拓植株式會社檔案》、《台灣樟腦專賣志》、《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台灣總督府舊縣廳公文類纂》、《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公文類纂》、《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公文類纂》、《高等林業調查委員會公文類纂》、《糖務局公文類纂》,以及伊能嘉矩《理蕃沿革志》、《理蕃誌稿》之外的《台灣踏查日記──伊能嘉矩的台灣田野探勘(上、下冊)》等。
(三)與警政有關的文獻包括:軍人總督樺山資紀針對「牡丹社事件」所寫的〈日記〉、民政長官水野遵《台灣征蕃記》、文人總督《田健治郎日記(1919~1923)》、警察出身寺奧德三郎《台灣特高警察物語》、學者背景宮川次郎《台灣の政治運動》與矢內原忠雄《日本帝國主義下の台灣》等等。
然而,以上有關警政的檔案與文獻皆屬日本官方和學者所出版,其中除了極少數如矢內原忠雄的評論較為中肯之外,大都持殖民國家的立場來書寫,其內容敘述難免偏向官方立場,檔案與文獻的整理也就容易有所偏頗,甚至於扭曲。
為彌補此一缺憾,本文特選擇從民間社會的角度,介紹這一警政時期的重要檔案與文獻。
(一)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主編《纂修台灣省通志稿》、《增修台灣省通志稿》、《整修台灣省通志》、《重修台灣通志》。從1948年起《纂修台灣省通志稿》、1960年至1961年《增修台灣省通志稿》,到1961年至1973年完成《整修台灣省通志》。
在這期間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接受歷史學家蔣廷黻建議,由台灣省政府委託台灣大學編製近代式台灣省的通志。為使讓這一部新通志能夠符合高度的科學化,編撰者不僅要充分研究圖書及檔案,作一切研究應做的紙面工作,編撰者尤其要注重實地調查。
1982年起至1998年先後出版的《重修台灣通志》時,也特別依此原則編撰。《重修台灣通志》分十卷和卷尾,其中卷五武備志分保安篇與防戌篇,兩篇合為一冊。該冊屬於保安篇的第二章第四節,專述日治時期的保甲制度、第三章第二節專述日治時期的團練(壯丁團)、第四章第二節專述日治時期的警察。該冊屬於防戌篇的第四章第六節專述日治時期的日軍攻台與北、南部的抗敵,和台中、南投山胞的抗日之役。
(二)《台灣民族運動史》。這書是由蔡培火、陳逢源、林柏壽、吳三連、葉榮鐘等五人具名,委由葉榮鐘執筆初稿,自1970年4月1日起,先後在自立晚報用「日據時期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之標題刊載,自1971年1月10日完結,前後278回,合計約50萬字。倣記事本末體,逐件整理編輯而成,目的在於保存史料。
(三)藍奕青《帝國之守──日治時期台灣的郡制與地方統治》;陳翠蓮《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1920-1950)》;李理《日據台灣時期警察制度研究》;凃照彥的《日本帝國主義下の台灣》;柯志明《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台灣的發展與從屬》;薛化元主編《發展與帝國邊陲:日治台灣經濟史研究文集》;陳征湲《看不見的殖民邊緣:日治台灣邊緣史讀本》;吳文星《日治時期台灣的社會領導階層》;黃美娥《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台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柳書琴《荊棘之道:台灣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下山一的《流轉家族──泰雅公主媽媽日本警察爸爸和我的故事》。
國內檔案數位化資料庫雖無建置日治台灣時期的治安專題,但仍可從下列已經建置完成的數位化資料庫,來檢索相關的治安議題,包括有:《數位圖書館──日文舊籍數位典藏資料庫檢索系統》、《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台灣人文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台灣日日新報(1898-1944》、《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5~1911》資料庫、《日治時期期刊全文影像系統》與《日治時期圖書全文影像系統》,以及《聯合百科電子出版聯合百科知識庫》等等資料庫。
隨著「灣生」,即指日治時期在台出生日本人的回台尋根熱潮,有關日治台灣時期檔案與文獻的保存運用也受到重視,同時彰顯了台灣警政發展史的特殊性,和國際與東亞情勢的複雜性。透過文史之學與社會科學「兩者喜相逢」的科際整合,探討台灣日治時期警政史的檔案與文獻顯得更具有意義。
尤其是探討台灣日治時期警政史,更當理解台灣人處於日本殖民統治之下,參與其文明(civilization)「殖民現代性」,而不合作其文化(culture)「殖民皇民化」思維,才能真正認清楚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本質。因此,迫切需要對照從庶民社會的觀點,評論這時期的檔案與文獻,當有助於國人理解日治時期台灣警察所扮演的功能與角色。(續)

- 綜合新聞-07-31- 首場時輪金剛大灌頂法會揭幕倡導世界和平,宗
- 全民專欄-07-31- 〔臺灣政經發展史稿07〕原住民時期政經發展(二
- 產業新聞-07-31- 第一屆魚你尬電能量路跑嘉年華報名火熱展開 七
- 頭版新聞-07-31- 前NBA巨星魔獸霍華德申獲臺灣「就業金卡」 助推
- 課程活動-07-31-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49》系列第八場公益講座資訊
- 名人演講-07-31-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祕書長洪惠博士:良禽擇木-個
- 名人演講-07-31-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黃瑞仁:在資源不足地區創
- 美食天地-07-31- 「2024客家小炒全國爭霸賽」中區初賽得獎名單出
- 地方新聞-07-30- 八里文旦柚線上預購啟動 免運費與折扣優惠助
- 地方新聞-07-30- 新北食農教育展8月開幕 推動永續農業與親子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