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用數位保存文化 項潔談數位資料庫建立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曾采瑄 時間:2018-04-24 人氣:

用數位保存文化 項潔談數位資料庫建立

(台灣TB新聞網/曾采瑄)洋洋灑灑的學經歷,還不足以表達項潔教授與眾不同之處。他不崇尚當紅題目,回台後起草當時無人問津的數位典藏,帶動後續國科會與各大學投入研究,更在台灣首創數位人文中心,令澳洲相關政府單位都折服,特前來取經。教授堅信「問題的思考是最重要的開始」,並將此原則運用在台大出版中心的經營。因為習慣走一條不平凡的路,塑造他成為帶動台灣高等教育各種創新風潮的先驅。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於3月17日邀請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項潔教授主講「數位人文‧開創未來」,項潔教授以豐富的教學、研究與服務經驗啟迪數位人文的未來視野,民眾獲益良多。

數位博物館計畫後來擴展成數位典藏,又轉化為數位人文計畫,2007年台大成立數位典藏研究中心(今數位人文研究中心)。項潔教授對歷史有興趣,擔任數位人文研究中心主任至今,他與學生已完成許多經典文獻、史料的資料庫,項潔教授自豪的說:「我們的數位典藏系統可以說全世界最好的,不用一直想學習歐美,真的最好的就在台灣了。」教授指出,許多國家做數典的研究人員還到台灣取經,甚至澳洲數位中心學會請項潔教授說服官員數位人文的重要性,可見台灣的數位典藏實力國際間有目共睹。

他說,類書為中國古代學者經過有系統的整理經籍,編撰成為類書,成為進行治學的傳統。類書由於便於查閱,且又保存了許多已經亡佚的古書的內容,因此,類書成為古代工具書的一種,在科舉制度實施以後,類書成為了讀書人的一種捷徑,對於知識的傳播和文化發展起到了很大促進作用。

項教授以幽默風趣的口吻,說明若將古代的類書比喻成現代的Google搜尋引擎,類書將當時後的知識作了有系統的整理。項教授指出,他的團隊的研究主軸就是以資訊系統為工具,針對將中國古代典籍,透過目前的資訊技術與方法,將古代類書當中所整理出來的知識發展出系統工具,透過這樣子的知識系統來瞭解當時候的知識發展歷程,提供給人文學者當作研究的工具,除了提升人文社會科學更加的研究視角外,更能加速研究的腳步。

項潔教授目前身兼台大出版中心的主任,當初接下這個位置時,他有種強烈的感受──繁體學術出版地位岌岌可危。繁體字全世界只剩台灣與香港合計起來三千多萬人使用,使用人口雖比許多瀕臨絕種的語言多,但由於繁體受到13億人使用的簡體字威脅,華人區的作者往往捨棄市場小的繁體,改出版簡體版書籍,項潔教授認為如何提供繁體出版產業一線生機,大學應該擔當起這重責大任,並理當以資源豐厚的台灣大學作為領頭羊,帶動他校加入行列。

於是在想清楚問題後,他便與當時校長李嗣涔教授討論,項潔教授指出應先建立品牌,營收為其次,即使曲高和寡也要堅持出版好書,透過高品質、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學術品以建立繁體出版品的價值。雖然沒有上過商業管理等課程,他將經營出版中心視為一個研究問題,花了好幾個月思考經營成功的關鍵、台大出版中心的定位、使命等,想不到市場反饋正向良好,每年營業額增長15%,令項潔教授喜出望外,也更加相信走在一條對的路上。

用數位保存文化 項潔談數位資料庫建立

▲用數位保存文化 項潔談數位資料庫建立

-->